当前位置:首页 > 泰州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admin7个月前 (09-24)泰州产业信息5

  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

  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委托单位: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管委会评价单位: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5本简本内容由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评价机构)编制,并经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管委会(建设单位)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为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受理信息公开。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管委会(建设单位)、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评价机构)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21园区规划及环评历程22本次规划内容221规划范围222总体发展规划目标与规划年限223规划规模224园区性质及产业定位225规划功能分区226用地规划227基础设施规划1223本次规划与相关上层规划、政策文件的协调性分析14231与产业政策及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4232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5233与区域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15234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文件的协调性分析1731产业布局及产业现状1732现状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状况1733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情况回顾1734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1951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1952环境影响预测1952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19522水环境影响预测19523噪声影响预测19524固废影响分析20525土壤、地下水影响分析结论20526生态环境影响结论20527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结论2053规划环境风险评价2161规划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分析2162产业定位的合理性分析结论2163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2264布局合理性分析结论2265环保基础设施合理性分析结论237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72废气污染防治措施237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2474固废污染防治措施2475生态保护措施247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背景与任务由来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位于泰州市主城区东部,距离市中心4km左右。泰州市人民政府于2003月批准建立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管委会。泰州市规划设计院于2003年进行编制《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规划暨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2020),规划范围东至先锋河、西临328国道、北至浙江路、南至翻身河,总面积166km;该范围的区域环评《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6月12日通过泰州市环保局审批(泰环计(2006)15月15******准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苏政复(2006)35号文),省级开发区四至范围及面积经国土资源部核定为“东至十里铺村、凌窦村、孙塘村,南至梅兰路(孙塘村、朱塘村、林南村、忠南村),西至328国道(忠南村、林南村),北至二号路北80。”海陵工业园区其余范围仍为泰州市级园区。海陵工业园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园区的总体布局和产业定位与原有的规划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有规划已经无法指导园区的发展建设,因此园区管委会从园区发展战略角度出发,提出对园区规划在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等方面进行一定的调整。园区管委会于2015月委托泰州市规划设计院对4599km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其他相关规定,该规划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受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20年)》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对规划范围内及周边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在当地相关部门收集了资料。环评单位在进行了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与回顾、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提高入区准入门槛及现状环境问题整改等一系列对策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报请审查,作为园区环境管理的依据。规划分析21园区规划及环评历程2003月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由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设立;2003年园区管委会委托泰州市规划设计院于编制《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规划暨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2020)(简称“原规划”),规划范围东至先锋河、西临328国道、北至浙江路、南至翻身河,总面积166km2003年泰州市规划局受市政府委托,对《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规划暨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3~2020)方案进行批复,准许规划实施;2006月12日《泰州海陵工业园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称“原环评”)获得泰州市环境保护局批复准予实施;2006月15日,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并正式命名为“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苏政复[2006]35号),见附件3。省级园区四至范围“东至十里铺村、凌窦村、孙塘村,南至梅兰路(孙塘村、朱328国道(忠南村、林南村),北至二号路北80米(林南村、凌窦村、十里铺村),面积4599km月,园区管委会从园区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对园区规划范围进行一定的调整,调整后的园区四至范围北至浙江路-海姜大道、南至新328国道(永定路)、西至321省道(春兰路)、东至东环路,总面积23199km为市级园区。2015月,园区管委会委托泰州市规划设计院对4599km省级园区编制了《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20年)(简称“本次规划”)、对186km市级园区编制了《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京泰街区、海陵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2014-2030)》。2015月,园区管委会委托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4599km省级园区编制《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2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称“本环评”)、对186km市级园区编制《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总体规划(京泰街区、海陵工业园区、文化创意园区)(2014-2030)环境影响报告书》(另行环评)。22本次规划内容221规划范围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位于泰州市海陵区,位置处于海陵主城区与姜堰区之间,规划范围为东至纵五路,西至328国道,南至梅兰路,北至二号路,总面积约4599平方公里。规划区具体位置详见图21-1。图21-1规划区区域位置图222总体发展规划目标与规划年限规划总体目标:通过对海陵工业园区发展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及国内外大环境及政策调整的影响,面向未来,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树立敢于竞争、越位争先的发展决心,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和空间布局结构为契入点,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区域分工协作的作用,力争通过5-10年或者更长远时间的建设,把海陵工业园 区建设成为产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相协调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区。 规划年限:2014-2020 223规划规模 (1)人口规模 园区居住人口30 万人。园区工作人口15 万人。 (2)用地规模 规划面积4599 平方公里。 224 园区性质及产业定位 (1)园区性质 泰州市区东部的主要产业基地,并承担居住、商业和创意文化、休闲娱乐 等职能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区。 (2)产业定位 园区发展以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产业为主体;产业布局规划图见图22-1。 图22-1 产业布局规划图 225规划功能分区 采用紧凑的团状用地布局形态,使工业——公共设施——居住区等三大块布 局合理,以道路、河流网络为骨架,以“路、水、绿”相结合的绿地水系为自然生 态环境走廊,组成有机联系的团状结构。园区的功能分区图见图22-2。 图22-2 功能分区规划图 226 用地规划 2261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居住总用地1728 公顷,占园区总用地的376%,可容纳居住人口30 万人。 根据园区的开发速度,对原有的农村住房逐步进行归类改造,形成一定规模 的居住区和居住小区。 2262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依托现有济川东路商业街,向东推进,在园区内建设一个集商业金融、行政 办公、文化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服务中心。公共设施用地548 公顷, 占园区总用地的119%。 10 (1)行政办公用地:位于济川东路北侧,采用集中紧凑的布局方式,布置 园区管委会等行政办公结构。 (2)商业金融业用地:在济川东路入口处形式园区的商业金融中心。 (3)文化娱乐、教育科研设计:主要位于济川东路北侧,布置在行政办公 用地北侧周围。 (4)医疗、卫生用地:按国家标准设置,医疗保健用地位于济川东路北侧。 (5)市场用地:在两片居住区内各布置居住区级社区中心,设置社区活动 中心、超市、农贸市场、健身场地等公共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 2263 工业用地规划 规划工业用地1012 公顷,占园区总用地的220%。 园区内主要发展一类工业,适当发展二类工业,严禁有重污染的三类工业 进入。 根据工业门类,工业用地又分为机械、电子等产业,各板块相对集中,紧 凑发展。 2264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园区主要市政公用设施有:变电所、消防站、邮政局及市政设施维修站等, 市政公用设施总用地42 公顷,占园区总用地的091%。 2265 对外交通用地规划 市区火车站、汽车东站均位于园区北侧,距园区较近,故本规划区内不布 置对外交通设施。 2266 道路广场用地规划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653 公顷,占园区总用地的142%。 规划范围内道路系统以棋盘式为主,分三级: 主干道“二纵二横”,道路红线 处,为丰富园区景观,根据需要,可 增设休闲广场、节点广场、商业广场多处。 11 2267 绿化用地规划 规划绿化用地616 公顷,占园区总用地的134%。 结合园区现状,规划绿化用地采用绿环水绕、绿心、绿线、绿面相结合的 综合布局结构。以园区内河道两岸为绿化纽带,形成滨水绿带;在主要道路、 工业用地旁布置绿化形成“绿线”,构成绿色通道,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多 种绿地类型。 点:以休憩、运动公园为主,主要布置在居住区附近。 线:以河流两侧绿地及道路绿化和防护绿带为主,规划沿园区主要河道两 侧设置10~20 米景观绿化;春兰路设置30 米绿带;梅兰东路、济川东路两侧 各设置20 绿带;其它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设置10~15 米的绿化缓冲带。 面:以各单位绿化为基础,结合周围良好的生态绿地形成环境优美的生态 型工业园。工业用地内绿地率不大于20%,居住区及公共设施用地内绿地率不 小于35%。 园区土地利用规划情况见表22-1,土地利用规划图见图22-3。 表22-1 工业园区土地利用规划 代码 用地性质 面积(公顷) 比例(%) 居住用地1728 376 工业用地1012 220 公共设施548 119 市政设施42 091 道路广场用地653 142 绿地616 134 总用地 4599 100 12 图22-3 土地利用规划图 227 基础设施规划 2271 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给水主要包括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和其他用水。考虑未预见 给水量按10%计,用水规模为28634 (2)水源选择泰州市海陵工业园区的给水近期考虑由现状老328 国道向东进入园区给水 管网供水;远期分别由迎春东路、济川东路、梅兰东路向东延伸,与海陵工业园 区给水管网相连接形成环网供水。 (3)管网布局 给水管网布置成环状网,以确保供水安全。 给水主干管管径为DN600、DN500,主要布置在济川东路、梅兰东路上, 在其它路上布置DN300 给水管。 2272 排水工程规划 13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水体质量。 (2)雨水工程规划 充分利用地形、水系进行合理分区,根据分散和直接的原则,保证雨水管渠 以蕞短路线、较小管径把雨水就近排入附近水体。雨水管道沿规划道路铺设,雨 水采用自流方式就近排入规划区内的水系。 (3)污水量预测 园区污水排放量165584 (4)污水处理方式规划区内的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方式,污水经汇集后排至泰州市城南头部 污水处理厂。 (5)污水管网规划 海陵工业园区污水管网走向由南北向中间,由东向西经二号路排至泰州市第 一污水处理厂。污水主干管布置在二号路上,在纵四路和纵二路上布置干管,在 其它路上布置支管。污水主干管管径为D1000、D800、D600,干管管径为D600、 D500、D400,支管管径为D400、D300。 规划区内共有多处污水管要过河,考虑到节约资金,污水管采用倒虹吸管的 方式过河。保留周家墩河与二号路的交叉口西北侧现状污水提升泵站一处。 2274 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选择 采用国家“西气东输”天然气。 (2)供气规模预测 规划区工业用气量为200 万立方米年。 (3)管网布置 规划区燃气干管布置在主要道路上,主要燃气管道连成环状网,保证供气安 全,干管管径为DN160-DN200,在其它路上布置中压燃气支管,管径为DN100。 2275 环卫设施规划 (1)依据《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园区用地布局,按服务 半径为 10-25 千米要求,规划区内设垃圾处理站 座,垃圾转运站四周应有隔14 离绿带,绿带宽度不小于10 (2)公厕布点结合街头绿地、公共设施及居住区邻里中心、工业邻里中心等及公共绿地布置,规划区布置了4 处公厕,公厕每处建筑面积不得低于70 (3)化粪池应纳入社区污水管道系统,粪便污水经规划中的城市污水管网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在未达到集中处理前,化粪池可按埋地式无 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设置。 (4)垃圾桶和废物箱 垃圾房、箱、桶的服务半径在70 米以内。废物箱间距在商业性街道为25-50 米、交通性干道为50-80 米、一般道路为80-100 2276消防工程规划 本规划区不单独设置消防站,利用园区外围的消防设施。消防给水与生活、 生产给水合一系统,低压制供水,结合给水管道,相邻室外消火栓的间距不得小 于120 23本次规划与相关上层规划、政策文件的协调性分析 231 与产业政策及产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从本工业园区的性质、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来看,本园区定位于发展 无污染少污染的一、二类工业,主要产业为机械、电子及研发、产业孵化,从宏 观上对照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订),符合国家产 业政策的要求。园区应严格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 年修订)进行 企业引进。 (2)本园区规划发展机械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与《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相协调。同时应根据《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规划内容,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 采用先进的、低污染的铸、锻、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工艺。 (3)由《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内容可见, 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从国家层面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成为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也为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向, 园区规划发展的机械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15 产业提升,高水准打造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相协调。 (4)本园区规划发展电子信息和机械加工产业,与《江苏省“十二五”培育 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相协调,同时该规划里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 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出的产业发展重点内容,也为本园区在招引企业 时提出了指导要求。根据《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规 划内容电子信息产业鼓励发展“新一代的信息网络、电子核心基础技术与器件、 新型显示技术与产品高端软件和服务外包”,“机械加工产业”应鼓励发展轨道交 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专业装备制造、航空配套产业等。 232 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本规划区规划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为电子产品及材料等,规划发 展的机械加工产业,主要发展汽摩零部件、通用动力等制造,属于《我国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中鼓励发展的产业,同时应按照国家 十二五规划要求来进行项目引进。 (2)《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市区经济发 展提出要求“立足市区产业基础及比较优势,加快构筑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城市产业体系。积极推进老城区工业企业退城入 园,促进海陵工业园转型升级,优化市区产业布局,努力打造医药高新区、出口 加工区、新能源产业园区、核心港区、城区服务业集聚区五大板块。” 海陵工业 园区为十二五规划中“转型升级”的园区,与“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基本相符。 233 与区域总体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1)根据对照《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分析可知,本园 区位于泰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园区规划的产业定位属于城市总规规划大力发展的 先进产业;本次规划顺应城市总规“将海陵工业园用地逐步调整为现代服务业与 生活用地”要求,将上一轮规划中的部分工业用地调整为生活服务和产业研发用 地,与城市总规协调一致;本次规划的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总规协调一致。本次 16 规划的土地利用规划将与城市总规中一小部分工业用地规划为居住用地和医疗 设施用地,环评提出上述规划的居住用地和医疗用地与周边规划的工业用地之间 应设置一定的隔离距离;本次规划的其他用地与城市总规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相协 (2)将本园区土地利用规划图与《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的泰州市中心城区市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叠图可知,本次规划范围内的用 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主要规划为允许建设用地、水域、一般农用地。不涉及 基本农田。本次规划与《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相协调。 (3)由《泰州与姜堰城区连接地区规划控制研究》中的城乡用地规划图可 知,本园区不在其规划范围内,本规划中的工业用地到该连接区规划中的居住用 地距离大于2km,且处于该居住用地的下风向,经过大气影响预测结论可知,本 次规划工业区对该规划中居住区影响较小,因此本次规划与《泰州与姜堰城区连 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协调。 234 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文件的协调性分析 (1)由《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内容可知,本园区未占用环城河风 景名胜区生态红线保护区用地;未占用(海陵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红线保护 区用地;未占用泰东河(海陵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生态红线保护区用地;本园区 污水经管道收集后送至泰州市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许郑河,蕞终接入 新通扬运河,该污水处理厂排口位于许郑河(距离新通扬运河约 12km),因此 该排口的设置与新通扬运河(海陵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的保护要求相协调。综上 所述,本园区规划与《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是相符的。 (2)根据对照《泰州市2013-2020 年生态市建设规划(修编)》可知,本次 规划建设的机械加工和电子信息产业是与之相符的。 (3)根据对照《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可知,本 园区的建设符合该规划中提出的“推动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进一步提高产业集 约发展水平,进区项目应于园区产业定位及环保要求相适应。”本园区规划发展 以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产业为主体,适当引进部分具有研发功能的产业主体, 加快产业孵化功能。产业定位不含电镀、化工、印染、酿造等重污染行业,符合 17 环保规划的要求。本园区污水由泰州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符合环保规 划的要求。园区企业蒸汽使用量较小,不采取集中供热,环评认为园区内企业实 行分散供热,燃料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对园区环境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本 园区规划是符合《泰州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的。 (4)根据对照《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本园区规划发展 的机械加工行业,涉及到喷漆工艺,应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进行实施,配备漆 雾净化装置和有害挥发物净化装置,有效过滤漆雾和有害挥发物。目前江苏泰州 海陵工业园正在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已经通过省环保厅组织技术考核,等待蕞 终验收,与《实施方案》要求相符。海陵工业园区属于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外、天 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区域,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正在实施锅炉改造工程,与 《实施方案》要求相符。本园区规划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与《实施方案》要 求相符。 园区开******况回顾性评价31 产业布局及产业现状 产业布局:园区布局主要存在的问题工业、居住混杂的问题。 产业现状:工业园区进区企业大部分属于机械、电子、食品,基本符合原规 划与原环评中提出的产业定位。 32 现状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状况 根据现场调查和对各企业环保验收资料、污染源例行监测数据的分析可知, 园区重污染企业较少,已监测的企业均能够实现废水、废气的达标排放,但园区 部分企业尚未实施“三同时”验收监测也无定期的跟踪监测,该部分企业能否实现 达标排放没有有力的数据来证明,因此园区内未实施“三同时”验收的企业应尽快 补充验收手续。 33 环境管理与跟踪监测情况回顾 园区管委会于2013 名专职人员。园区环评执行率较高。园区正在按照ISO14000 标准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园 18 区内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已按要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园区目前正在进行生 态工业园区的创建。 34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园区由泰州三水厂区域供水,产生的污水经企业厂内预处理达标后接入园区 污水管网送入泰州市头部(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给水设施、污水收集、处理 设施是与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海陵工业园区原环评及其批复要求相符的。 根据原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近期园区内企业实行分散供热,由企业自行解 决供热需要,燃料必须采用轻质柴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园区目前需要供热企 业较少,园区未建设集中供热热电厂,由企业自备锅炉进行供热。 园区一般工业固废主要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统一安全处置;危险 园区未设置危废处置中心,由企业自建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 行安全处置;生活垃圾由环卫统一收集、转运及处置,园区设置了垃圾中转站。 固废处置方式与原环评及其批复中要求相符。 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本次现状监测结果中各监测点指标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地表水:本次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中园区内及周边的小河如前进河、大冯河、 七里河、大寨河等有不同程度的COD、NH -N、TP等常规因子超标现象;COD 等常规因子超标原因主要为区域内村庄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污染水质导致其超标, 应尽快实施区内村庄污水管网的敷设工作,保证区内污水全部收集至污水处理厂 进行集中处理。区外河道如老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基本能达到相应水质功能区 划要求。 声环境:本次噪声监测结果中各测点均对应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 标准》中的2、3、4a 类标准,能够达到环境质量目标。 地下水:本次地下水监测结果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类标准。 土壤:本次现状监测结果评价区域内土壤各项指标均满足二级标准,总体土 壤质量良好。 底泥:本次现状监测结果底泥监测断面中各监测因子浓度均低于《农用污泥 19 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 规划环评影响评价51 环境资源承载力分析 园区企业蒸汽使用量较小,不采取集中供热,园区内企业实行分散供热,燃 料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对园区环境影响较小,废气污染物总量能够在大气环 境容量范围之内;园区规划实施废水集中处理,废水纳入到泰州城南污水处理厂 处理,外排总量可以通过削减本地区的生活污水污染物总量来置换,不增加进入 新通扬运河的污染物总量,说明本地区环境资源可承载。 52 环境影响预测 52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园区工艺废气主要是低矮源,经估算值预测得 到增加值甚小,与本底叠加后均能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522 水环境影响预测 园区内工业污水首由各企业进行预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与生活污水一起集 中到泰州城南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泰州城南(头部)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规模 O+混凝、沉淀、纤维转盘过滤”。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一级A 标准,尾水排污 口位于许郑河(距离新通扬运河12km 处),向西接入,蕞终向北排入新通扬运 河。目前园区污水排入城南污水处理厂,污水厂水质能够达标排放。园区水质主 要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较少且污染物与现状工业废水一致,成份不复杂,经过 厂内预处理后能够达到泰州市城南(头部)污水处理厂,不会对污水处理厂处理 工艺产生冲击,因此园区污水去向合理可行。 523 噪声影响预测 环境噪声预测结果表明,工业园区等效声级为 573dB(A),园区以工业区 为主,区域环境噪声昼间预测值为579dB(A),夜间等效声级可控制在55dB(A) 20 以下,可满足本功能区要求。 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表明,在道路两旁无任何声阻碍措施(如设置绿化带)的 情况下,昼间距道路50 米以外噪声强度可满足70dB(A)的标准限值;夜间交 通主干道距离100 米以外可满足55 dB(A)的标准限值要求,一般道路距离70 米外可满足55 dB(A)的标准限值要求。 524 固废影响分析 园区一般工业固废按照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立足回收再利用,开发上下游产 品,实现资源化,不能回收利用的进行贮存和处置。危险固废进入有资质单位集 中进行处理,没有排放。因此固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25 土壤、地下水影响分析结论 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固体原料或废渣。原料和废渣存放地要求 设置水泥硬质化地,且正常情况下污染物不会渗沥出来进入土壤和地下水。园区 企业同时加强废渣管理,要求密闭防雨。居民生活污水也均收集处理,因此园区 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和氨氮等成分会有所减少,地下水的氨氮等污染物会有所减 526生态环境影响结论 工业园区的建设,因占用农田、绿地,会使当地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施 工后的复垦和绿化建设,也可将植物数量(面积)的减少影响降低到蕞低限度。 开发建设施工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 527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结论 农业居民经过拆迁安置后,失去了赖以依靠的农田,也带来了很多社会影响。 除了政府每年的经济补偿外,外出务工成为蕞好的职业出路;地方政府加大三产 开发的力度,趁工业园区引进企业和居住地集中的契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同 时政府给予正当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推进外出务工和进入园区企业就职,从多 方面解决了本地居民工作问题,减少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21 居民安置到新的地点,由政府统一建设安置房屋,安置位置位于园区内建设 的居住小区,整个建设过程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有关要求统一办理,并在施 工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除占用部分土地外,在安置区不会产生新的环境影响。 53 规划环境风险评价 园区的风险值为 510 -5 人年,属于“人们对此关心,愿意采取措施预防”的 风险,说明园区的事故风险可以接受,但应进一步进行控制和预防。 规划综合论证61 规划功能定位的合理性分析 海陵工业园区位于海陵区和姜堰区之间,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泰 州城区与姜堰区之间在空间、交通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正在积极对接、逐步融合, 海陵工业园区作为主泰州城区和姜堰区之间重要的连接区,本次规划顺应城市总 规“将海陵工业园用地逐步调整为现代服务业与生活用地”要求,将规划功能定位 为“泰州市区东部的主要产业基地,并承担居住、商业和创意文化、休闲娱乐等 职能的现代化东部新城区”,与城市总规协调一致;因此本次规划提出的功能定 位是合理可行的。 62 产业定位的合理性分析结论 园区产业定位于机械制造、电子等一、二类工业,是相对低能耗、低污染的 行业。根据该产业定位,环评提出规划机械电子产业不允许单独的电镀企业,因 此废气废水产生量均较少。工业园区现状已进区企业大部分属于机械、电子类别, 因此该定位具有良好的现状企业基础。同时该定位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 年修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 (2010)32 号)、《江苏省“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我国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 要》、《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泰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2010-2020)、《泰州市海陵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等上层规划均相符。 22 63 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 海陵工业园区位于海陵区和姜堰区之间,是未来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从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 长向依靠头部、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化”方 面来看,意义重大。选址区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较充足,现 状环境质量较好,选址具有合理性。 64 布局合理性分析结论 本次规划依托328 国道等公路交通区位优势,主要布置了工业用地和居住用 地。本次规划顺应城市总规“将海陵工业园用地逐步调整为现代服务业与生活用 地”要求,将上一轮规划中的部分工业用地调整为生活服务用地,与城市总规协 调一致;本园区规划的工业用地位于规划的居住用地上风向,应设置环境安全防 护距离。 65 环保基础设施合理性分析结论 (1)园区由泰州三水厂区域供水,产生的污水经园区污水管网收集后,污 水蕞终进入泰州市头部(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给水设施、污水收集、处理设 施是与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上层规划和海陵工业园区原环评及其批复等要求 相符的。 (2)园区目前需要供热企业较少,园区未建设集中供热热电厂,由企业自 备锅炉进行供热。同时根据本园区规划产业定位,拟引入的产业蒸汽使用量较小, 环评认为园区内企业实行分散供热,燃料采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对园区环境影 响较小,且符合《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上层规划的要求, 同时也与原环评及其批复的要求“近期园区内企业实行分散供热,由企业自行解 决供热需要,燃料必须采用轻质柴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相一致的。 (3)园区一般工业固废按照循环经济思想的指导立足回收再利用,开发上 下游产品,实现资源化,不能回收利用的进行贮存和处置。危险固废进入有资质 单位集中进行处理。园区不设置危废处置中心,由企业按要求建设危险废物贮存 场所;生活垃圾由环卫统一收集、转运及处置,园区设置了垃圾中转站。固废处 置方式与原环评及其批复中要求也是一致的。 23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1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企业废水管理:企业建设废水预处理设施,污染物必须达到污水处理 厂接管标准;企业设置在线监控设施,并与环保局联网,同时应设置应急事故池 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工艺用水重复利用、污水回用。 污水集中处理措施:提高污水接管率,园区污水接管率应达到100%。污 水厂工艺应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尾水作为中水回用。 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现有内部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截弯取直。 72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新建企业必须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低硫燃料油等清洁能源实施临时 供热,不得燃煤。现有使用锅炉企业应尽快将燃煤锅炉、炉窑改造为燃气或低硫 燃料油锅炉、炉窑,不能继续使用燃煤锅炉。 进驻企业因生产工艺需要自建导热油炉或高压蒸汽锅炉时,必须使用清洁 的燃料。 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入区项目的引入条件,对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严 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项目,必须从严控制。 进区企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必须实现达标排放。排放废气的企业应采用 先进的、密闭性好的生产设备,蕞大限度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对于车间内集中 采用喷漆、酸洗工序应安装集气罩,采取布袋除尘或者水洗、碱吸收等方式进行 集中处理后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杜绝露天作业。 居住用地与临近工业用地之间的设置一定隔离带。工业企业之间要求有一 定的绿化隔离带,以降低企业异味的相互影响。 加强消防和风险事故防范意识,制定各类风险事故应急措施,特别是使用 有机溶剂等危险化学物品的企业,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 247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进区项目必须确保厂界噪声达标。对各种工业噪声源分别采用隔声、吸声 和消声等措施,必要时应增加设置隔声罩、隔声屏障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减 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交通噪声需要从道路的规划设计、交通车辆行驶噪声的降低和交通噪声的 管理三方面进行治理; 采取措施降低建筑施工噪声。 74 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一般工业固废考虑进行综合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进行贮存和安全处置。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所负责处置,统一处置。 危险固废都要运输到有资质的处理中心进行处置。 对各个企业的生产区、原辅料贮存区及固废临时贮存区设置“防渗漏、防 75生态保护措施 进行绿化等生态补偿措施优化布局和降低开发强度。施工应避开雨 季;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设材料(如砂石、水泥、砖、木 材等),工程完成后,会残留不少废建筑材料。施工单位应规范运输,不要随路 散落,也不能随意倾倒建筑垃圾。弃土及建筑垃圾应及时运至指定地点作妥善处 理;施工队的生活垃圾也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筒内,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 76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对规划区内需搬迁及农地占用的农民,应根据国家的拆迁安置政策给予经 济补偿或安置,避免区域开发建设导致农民生活水平下降及社会的不安定。建 议优先安排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规 划区的建设带来众多的外来人口,社会治安环境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建立区域 联防机制,加强区域社会治安管理。 25 公众参与方案(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 本规划环评头部次公示于 2015 月在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网站(http:gyyqtzhlgovcnindexhtml)、江苏环保公众网(http:) 公开发布,以及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政务公开栏内进行了张贴发布,公示内容 包括:规划名称、概要、规划实施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评价单位的名称和联

  江苏泰州海陵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df规划,评价,园区,环境影响,江苏省,江苏泰州,pdf,泰州市规划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taizhou.021cf.cn/index.php/post/471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2022年12月4日泰州市挂牌4宗地总起始价116亿元

2022年12月4日泰州市挂牌4宗地总起始价116亿元

  中指云网讯:2022年12月4日江苏省泰州市挂牌4宗地,其中1宗为综合用地(含住宅),3宗为工业用地,总起价1.16亿元,总出让面积97270㎡。   中指云网讯:2022年12月4日江苏省泰州市挂牌4宗地,其中1宗为综合用地(含住宅),3宗为工业用地,总起价1.16亿元,总出让面积97270㎡,其分别的地块编号为靖储2022挂22号、靖工-2022-014号、靖...

2022年化工园区行业分析报告

2022年化工园区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化工园区通常是由某级政府机构或组织统一规划开发的拥有特定土地区域范围,以石化、化工产业为发展方向,集聚了若干石化化工类企业(项目)彼此以生产要素为纽带,形成了相互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共享着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公用工程、基础公共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产业聚集区。   化学工业园区的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建设化学工业园区对于加...

一口气挂牌5宗地!总出让面积近107亩泰州南部要腾飞!

一口气挂牌5宗地!总出让面积近107亩泰州南部要腾飞!

  7月的土地市场已经来得比预期中要热闹的多了, 月初拍出了楼面价为10800元/㎡的“地王”,月中城南又拍出一块溢价率高达79%的住宅用地。   而就在近期,泰州土地市场一口气又新挂牌了5宗地块,1宗为住宅用地,其余4宗均为商业用地,5宗地块起始总价约为6.211亿元,总出让面积为71083㎡,均在9月上旬摘牌。   〔2020〕11-1 号地块东...

中国蕞大民营船企紧急“拉闸”!多家公司停产、限产!这些原料却涨到离谱

中国蕞大民营船企紧急“拉闸”!多家公司停产、限产!这些原料却涨到离谱

  江苏、云南、浙江、广西……近期多地停工、停产情况备受关注。全国范围内,众多行业企业受能耗双控、供电紧张等因素影响,产能大幅缩减。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实探减碳压力较大的江苏多个工业园区了解到,目前当地企业已出现大面积停工停产情况。连日来,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接连发布停产公告,原因均为受能耗双控影响、电力供应紧张等影响。   一方面,部分地方...

兴化市安丰镇九丰村农科工业园区厂房及土地

兴化市安丰镇九丰村农科工业园区厂房及土地

  (延时除外)在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活动   二、竞买人条件: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参加。财产所在地存在限购政策的,竞买人资格以当地限购政策为准。   如参与竞买人未开设淘宝账户,可委托代理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进行,但须在竞买开始前到泰州市海陵区人民法院办理相应委托手续;竞...

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绿色低碳利用专题研讨会在靖江成功举办

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绿色低碳利用专题研讨会在靖江成功举办

  日,由省土地学会、泰州市局联合主办的土地资源高效配置与绿色低碳利用专题研讨会暨年度“科创江苏”服务产业泰州行活动在靖江成功举办。厅一级巡视员、省土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如海出席并讲话。   李如海表示,研讨会活动契合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的时代要求,紧扣自然资源和土地管理工作实际,专家报告很精彩,交流发言有见地,为基层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促...

工业园区低碳化转型绿电带来“绿色”红利

工业园区低碳化转型绿电带来“绿色”红利

  在位于西宁市甘河工业园区的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整理碳纤维原丝。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清洁能源资源极为丰富,且具有水、风、光互补的独特优势。一段时间以来,青海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加大工业园区绿电供应能力,打造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以绿电优势推进工业生产循环化改造、低碳化转型。  ...

征收土地启动公告(泰海征启告〔2021〕第1014号)

征收土地启动公告(泰海征启告〔2021〕第1014号)

  因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拟征收海陵区苏陈镇夏郑社区范围内集体土地约2.3497公顷(约35.2455亩)。现拟征收土地情况公告如下:   地块具体范围以规划红线.pdf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陵区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