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泰州市科技•人才活动周开幕
11月9日上午,2023年泰州市科技人才活动周开幕式暨科技招商大会举行,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出席活动并致辞。市委副书记、市长万闻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余松,市政协主席卢佩民出席。
本次活动吸引了业内众多专家学者齐聚泰州,畅谈科技合作,共谋创新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俄罗斯工程院院士、温州大学原副校长薛伟,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李松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马海乐,俄罗斯工程院院士马昕,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吴胜红,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岳国峰等出席开幕式。
泰州是一个创新活力涌动、发展潜力强劲的城市,近年来抢抓多重国家战略机遇,着力构建协同有序、优势互补、科学高效的区域创新要素供给体系,彰显了泰州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科技创新生态的决心和努力。
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泰州市政府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和专利奖。今年,经层层选拔,共评选出科技创新奖41项,评选出专利金奖8项、优秀奖16项、专利发明人奖4人。为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泰创新创业,泰州举办了“凤城英才”创新创业大赛、“智创泰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经过激烈角逐,一批项目脱颖而出。开幕式上,举行了颁奖仪式,向获奖代表颁奖。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活动现场发布了泰州市产业链创新图谱、泰州市产业前瞻技术“揭榜挂帅”榜单,并向泰州(上海)创新中心、泰州(南京)创新中心、泰州(无锡)创新中心3家联合共建区域离岸创新中心授牌。
推动产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招商是“重要引擎”,也是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开幕式上,国家级人才、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特聘兼职研究员、火石创造创始人、董事长金霞作科技招商主题演讲。活动现场还展示了2024年科技招商活动,一批科技招商项目现场签约,将为泰州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赋能、人才强基。活动周期间,还将举办“泰智汇”西北院校专家泰州行、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研修班、知识产权专题培训班、蜂鸟青创特训营等精彩纷呈的系列专项活动,加快推动形成“全域联动”“多点开花”的创新矩阵。
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蕞大增量”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几年,泰州从企业、平台载体、天使基金等多个维度入手,积极构建科创生态体系,培育研发载体与科研成果,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蕞大增量”。
创新是发展的头部动力,创新型企业是泰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泰州不断完善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为重点的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力图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发展局面。
如今,泰州拥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895家,高新技术企业1601家,省级瞪羚企业33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创新型企业“雁阵”格局基本形成,梯度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泰州将形成50家以上创新型领军企业,19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梯次培育格局。
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体平台建设是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抓手,是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泰州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胸襟气魄,大力推进离岸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企业“深造学校”、人才项目孵化基地,走出了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创新之路。
一方面,泰州引进了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大院大所建设新型研发机构19家,加速高端创新资源聚合裂变,形成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33家,其中全国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推动扬子江重点实验室成功重组,推进北大医学部(泰州)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南医大泰州医药产业研究院、中山大学(泰州)太阳能联合研发中心实质运行。
另一方面,泰州积极推动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目前,已在上海、南京、深圳、北京等地建设离岸创新中心14家,7家投入运营,与清华大学、长三角国创中心等15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此外,通过采取政府支持、企业主导、股权合作、成果分享的市场化运作新机制和新模式,泰州着力打造“创新泰州”创业服务平台,力争在优势制造业领域培育1至2个长三角特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到2025年,力争建成10个国家级、30个省级孵化器,5个国家级、40个省级众创空间。
科技创新不是速效药,很难短期起效,想要苗木成林,既要舍得,也要等得。为此,今年4月份,目标总规模10亿元的泰州首支天使投资基金正式启运。截至目前,已成功投资5项,在此次会议上,这5个项目在现场签约。科技招商的“新赛道”徐徐铺展,一批批科创项目涌向泰州。2023年泰州科技招商迈出了坚实步伐,2024年泰州还将乘胜追击。
创新涌动、人才涌流,科技创新已成为泰州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当前,泰州正在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以创新引领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推动生产力跃迁,泰州呼唤更多的科创项目、人才团队、创新资源加盟泰州、携手泰州,共赴星辰大海,共创美好未来。
厚度+浓度+热度:泰州吸引人才的“三个66%”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泰州科技人才活动周已经连续举办了3年,今年泰州将以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以更大诚意礼遇天下英才,在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中驱动高质量发展。对此,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指出,泰州的科创优势在于“三个66%”。
头部个66%,是“1+4”主导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6%,代表着泰州产业的厚度。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也是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泰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以“1+4”主导产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重磅政策支持,泰连锡生物医药、通泰扬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造船完工量占全球1/10、全国1/4、江苏1/2,全球化工企业50强中有16家投资泰州。根植实业沃土,前景无比广阔。
第二个66%,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代表着泰州创新的浓度。创新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也是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所在。泰州坚持以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实施科技创新积分管理,离岸创新中心建设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创新设立“人才金融会客厅”,40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瑞科生物等一批创新型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创新永无止境,科技重塑未来。
第三个66%,是今年集聚青年人才数量的增幅达到66%,“代表着泰州人才的热度”。人才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头部资源,也是泰州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所在。泰州坚持以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为抓手,持续打造“泰有引力”人才生态,购房券、留泰专项补贴等一揽子政策诚意满满,城市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提升,首店经济、潮玩经济等新兴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全方位、立体式人才服务体系,覆盖人才从“起跑”到“起飞”的各个阶段。求才翘首以盼,爱才蔚然成风。
茂材需沃土,良禽择良木。对泰州而言,这“三个66%”,既是加强创新引领、加快动能转换的不懈努力,也是识才、爱才、用才的有力证明。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截至目前,泰州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近100万人,近3年每年集聚青年人才超3万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约2800人。
广大青年和人才的积极参与、担当作为,助力泰州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近三年GDP年均增速6%、居全省头部;中国蕞具幸福感城市实现“三连榜”、全国文明城市完成“三连冠”……
再过三年,“地级泰州市”也将三十岁了,三十而立,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大好时光。年轻的泰州拥有着与青年同频共振的城市气质,正如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所言:“泰州这座热情周到的青春之城,一定能让奋发进取的你,生活幸福满满、工作收获满满。”
激活民间投资 山西推出“30条”
通达青烟潍的这个高铁大项目,更近了!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新版流感疫苗接种指南
数字赋能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南京玄武这样做!
章贡区:推动“产才”同频共振(图)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