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种业创新“强磁场”
泰州市海陵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聚焦水禽、水稻种业,以成果高效转化应用为导向,以种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为目标,集聚资源要素,建立务实高效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攻关机制,探索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协作、投资多元、成果分享”科技兴园发展路径。
实施政策引领,注入种业发展要素支撑。泰州市委2022年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举全市之力打造海陵种业发展高地。市、区两级分别出台《泰州市种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种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财政资金奖补扶持,加快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产业体系。2022—2023年,实施项目25个,兑现奖补资金648.32万元。优先用地保障政策,实施“点状供应农业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创建期内新增配套建设用地1317.68亩,新增设施农用地72.5亩,有效保障了种业重点延链补链项目的落地实施。建立“财政撬动、企业投入、院所参与、基金跟进”的多元投资渠道,创新成立两只总规模3亿元产业投资基金,采取“孵化器+产业基金”模式推动双创孵化,全要素配套种业实验室、制种基地等。创建期间,市、区财政整合6.7226亿元,各类经营主体科技研发投入超1.53亿元,基金跟投5000万元。
搭建科创载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所协作”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为种业创新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建设5.6万平方米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8000平方米创新创业孵化器以及1.3万平方米种业交易城,打造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招引7家科技型种业产业链项目、团队入驻,集聚农业产业化项目18个。产业园及园内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院所合作,共建全国绿色基地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业技术开发中心、江苏省水禽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30个,支持品种鉴定检测服务和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建设,降低园内种业企业科研设备、检测认定等投入。打造种业交易城,建设2.5万平方米的集成果展示、市场信息、产品交易、直播孵化、品牌推广、全程服务于一体的交易平台。创新组建全国首家地级市为农服务专业团体——泰州市家庭农场服务联盟,为园内种业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协同技术攻关,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突破。聚焦水禽、水稻保种育种关键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培育出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突破性品种。聚焦重点种源、保种技术、分子育种、遗传改良等领域,开展“科企联姻”,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科研院所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的商业化育种模式。目前,已突破水稻、水禽育种关键技术7项,创建期内园内企业新认定47项发明专利、22项技术规程。建立世界首个水禽PGCs消化、培养与传代的建细胞系的技术标准,水禽生物遗传信息保存技术保持国际领先。鼓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与科研院所与高校通过项目合作、专项技术攻关等形式开展产学研合作,创建期内实现产学研合作开发29项。已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独占权)的水稻新品种65个,其中南粳5055是全国常规水稻推广面积前十的大品种;创建期内选育成功的水稻新品种“泰香粳1402”2023年在适种地区亩单产828.3公斤,刷新水稻高产纪录。集聚创新人才资源,建立产业发展专家团队和人才智库,实行“引进+聘任+培育”制,畅通人才来园兴业渠道。对引进的科技人才、创新团队、科技创新合作项目、创新创业人才投资项目,分别给予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生活补贴及科研经费保障,已引进领军人才10人、博士23人、硕士27人、产业专家团队50个。
注重推广应用,促进“保育繁推”链式发展。牢固树立“品种变产品”观念,强化新品种的规模化市场推广,将科研成果写在联农带农惠农的广阔大地上。通过打造“示范基地+示范片+示范方”“保种场+扩繁场+示范点”等方式打造水禽、水稻种业规模种养基地,推动“保、育、繁、推”链式发展。建成国家水禽基因库、里下河地区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护种业“芯片”战略资源。创新“品种+代理+服务”推广模式,区内外建立水禽优质扩繁场15个、高效养殖示范点8个,实现优质良种“就地化”成果运用。建设稳定的规模化订单式优质稻米良种繁育基地31.42万亩,其中园内建有高标准水稻繁育基地7.3万亩,推广面积2014万亩。将园内引进创新人才与“科技镇长团”资源作为园区科创智囊团,整合资源为企业服务。发挥园内泰州市农科院、江苏牧院、南农泰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集聚优势,采取“高校+企业+合作社+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民,推广技术、培育人才。建设种业智慧综合服务平台,以数字技术赋能园区种业产业链建设,针对水禽、水稻种业发展“育、繁、推、服、管”环节,建设种业产业大数据中心、种业资源标准化数据库、种业产业园智慧管理平台一张图,实现产业园管理智慧化、种企管理数字化,打造覆盖科研、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消费环节的农业物联网系统。依托该平台制定的《数字农业园区应用场景与数据采集处理规范》团体标准已获江苏省互联网协会批准发布。 靳徐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