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斜古代的农业税明代中期清代初期来自南沙明远堂文生-微博
角斜古代近代虽为盐场,但也不全是烧盐之地,也有部分农田。
据明弘治《两淮运司志》(1500)记载,田粮一节说角斜有官民(公私)田地120顷7亩5分(12007.5亩,约8平方公里,泰州中十场中排名第3),夏税小麦59石3斗1升7合2勺(泰州中十场中排列第7),秋粮黄豆81石1斗7升1合3勺(泰州中十场中排列第7)。这里的石、斗、升、合、勺都是体积单位,明代的1石体积约为0.107(又有0.102和0.096的说法)立方米,而小麦、黄豆的密度不同,所以1石的重量各有不同。这里没有提到大米,说明角斜还没有开始种植水稻。
据明嘉靖《两淮盐法志》(1550)记载,盐民在完成自己规定的烧盐任务之后,可以利用自己的余力搞一些农业,每年上交田赋(农业税)即可。整个两淮约交麦6446石,交豆3492石,交米17843石,而泰州十个盐场(包括角斜)约交麦1301石(占两淮比例较低),交豆1619石(占两淮比例较高),交米5816石(占两淮比例适中)。由此可见泰州分司所属十大盐场小麦比较少,黄豆比较多。
角斜麦65石3斗2升7合5勺,豆87石4斗5升6合7勺,米14石3斗3升6合1勺。角斜小麦的数据在泰州十场中排列第6,比梁垛、何垛、富安、草堰高一点。角斜黄豆的数据在泰州十场中排列第5,比梁垛、何垛、富安、安丰、草堰高一点。角斜大米的数据在泰州十场中排列第8,仅比草堰、小海多点。
浅析:角斜面积在泰州十场中蕞小,而且距离海也蕞近,因此角斜土地盐碱度较高,不适合种植水稻,所以交上去的大米(田赋)很少就容易理解。
角斜1550年小麦和黄豆的数据比1500年多了一些,到底是因为生产率提高还是田亩面积扩大还是税收加重?
据清康熙重修《淮南中十场志》(1673)赋役田粮一节记载,角斜原来额定的田地109顷90亩4分(可能是明天启四年即1624年《淮南中十场志》中的数据,比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120顷少了一些,可能是因为明嘉靖年间倭寇摧残导致。但在泰州中十场中却位居第五名,高于丁溪、梁垛、草堰、小海、富安),税夏麦65石3斗2升7合5勺(同明嘉靖年间),豆87石4斗5升6合7勺(同明嘉靖年间),秋米14石3斗3升6合1勺(同明嘉靖年间)。又说明代成化八年(1472),盐民的田粮(农业税、田赋)都归泰州办理缴纳,清代沿袭这项制度,不做修改,此处罗列一下,以备后人参考。关于上面一个疑问,在田亩面积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所以可能是税收加重或者生产率提高。
违规内容投诉中文(简体)中文(台灣)中文(香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