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区文本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 4、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1995 年) ;
头部条 为加强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以下简称园区)发展建 设的规划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90) 、建设部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996)《泰州 、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 规划》《泰州市经济开发区“十一五”规划》及国家、江苏省和泰州市其 、 他相关法规和条例, 进行滨江工业园总体规划修编, 本次规划是在回顾和 总结上轮规划的基础上, 重新对园区发展进行合理定位, 明确本园区未来 发展方向及策略, 落实并完善总体规划所确立的发展目标, 提出整体的产 业空间架构, 为编制下一层次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指导泰州市的产业发 展与园区建设持续稳步进行。
5、 《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 6、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2020) ; 7、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 《泰州经济开发区“十一五”规划》 第五条 规划范围
位于泰州市高港区城区西南部、引江河两侧,北起通港路北约 0.7 公 里,南至长江,东起南官河,西至引江河西约 1.35 公里,总用地约 11.5 平方公里。 (其中:引江河东 9.7 平方公里,引江河西 1.8 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原则
凡在规划区范 第二条 本规划是园区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指导文件, 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的一切建设活动, 均应遵照 《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 的规定按本规划执行。 下一层次规划也应遵循本规划的 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第三条 规划期限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限为 2006-2020 年。 第四条 规划编制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1989 年 12 月;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
1、整体空间发展原则 坚持城乡一体、和谐相容的空间发展理念,以沿江城镇群整体发展为 出发点,对沿江岸线、工业园用地、绿轴、功能分区、景观要素进行全盘 考虑、统一规划,以园区产业开发建设为重点,加强分工协作,实现资源 合理配置。 2、生态优先发展原则 特别注重生态保护。在空间组织上应充分利用基地内的江、河等自然 环境,因地制宜,进行功能布局和景观设计,提升产业园的环境质量,创 建具有自身特色和良好生态的滨江工业区。 3、基础设施先行原则 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基础设施配套。吸引大型企业进行土地成片转
让、开发,推动基础设施配套。 4、市场导向开发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市场开发理念,抓住市场机 遇,争取利益蕞大化。同时也必须适当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5、效益优先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级差地租原理按照不同的区位条件和环境条件, 为土地配置相应 的使用功能,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土地价值较高的用地配置比 例。合理开发土地潜力,以适当加大土地开发强度来提高土地开发效率, 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 6、分期建设与滚动推进原则 滨江工业园区的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段,所需的基础设施投入较 大,因此,必须采取分期开发,滚动推进的开发方式,其规划及建设运作 过程,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第二章 第七条 功能定位 园区发展定位为:生态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现代 滨江工业园的典范。 第八条 产业发展战略 按照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开发集约、创新服务的要求,加快园区建 设和开发,通过引进大型企业,增加产出实现对区域经济的贡献,使滨江 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群的载体。 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结构
第九条 园区发展战略 在继续加强工业发展的同时, 积极发展引江河生态旅游、 物流以及为 支柱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 将园区建成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 的环境优美的绿色工业园区。 第十条 人口与用地规模
园区人口大都居住在高港城区,预测 80%的人口向城区集中,20%的 人口居住园区,即规划园区居住人口 4000 人。人口政策以本区安排农民 拆迁安置、城区安排外来人口居住为主。 规划园区总人口约需 2 万人,园区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11.5 平方公里以内,按此计算,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为 575 平方米/人。 第十一条 空间布局思路 基于现状,结合整个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对产业发展进行明确的构想 之后,本次规划的总体思路确定为: 1、基础设施先行:根据规划发展目标,从现状入手,进行基础设施 建设与完善,为吸引大型项目创造基本条件。 2、产业优先配置: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合理调配土地使用,对产业进 行分类集中布置,并对产业类型与用地规模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组团递进发展:结合现状,对产业区各功能组团采取渐进发展的 模式,从而加强土地利用的高效化、合理化、满足未发展弹性的需要。 4、配套设施跟进: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城镇环境与配 套服务,从而提高整个园区的品质与形象。 第十二条 空间结构组织 根据工业园发展需要和规划设计的要求,遵循“综合布局”的设计思
路,确定该地区规划用地结构为“三轴三节点” 。园区生活、生产、服务 用地围绕着“三轴三节点”展开。 “三轴”是指引江河、赵泰支港、南官河三条主要生态轴线。 “三节点”是指位于南官河西侧中部区域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位于 送水河两侧的北部节点, 以及位于用地南部的滨河绿地节点, 三个节点是 园区内部的功能、景观集聚区,是园区的核心区域。
第十五条 综合服务中心规划 根据国际成功经验及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的目标,为提高开发实效 和工业园形象系统质量,节约资金、土地资源,有利于招商引资,工业园 规划突破传统开发区模式,在工业园内根据需要布置如下功能中心: 1、工业园管理中心:位于南官河路西,疏港路北,泰镇路以东部分 地段,用地面积约 7 公顷。主要安排工业管理、行政办公、投资咨询、金 融、通讯等设施。 2、商业服务中心:分两块布置,一块位于沿泰镇路东侧,园区服务 中心内,另一块位于港口汽渡码头东侧,用地面积共 5.7 公顷。 3、物资流通中心:位于江一路以南、南官河路以西、泰镇路以东地
段,结合园区仓储用地设置。主要安排负责工业园内原材料、产品存储、 运输的货运公司、运输站场以及工业产品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展示中 心,是一个集配送、仓储、展览、生产、交易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化、 智能化的全方位功能综合体,将提高产品、原料、车辆、设施、场地和资 金的利用率。 第十六条 居住用地规划 规划考虑到工业园内因建设需要进行拆迁及进园单位自身的宿舍, 在 疏港路以南,南官河以西,泰镇路以东规划布置一集中居住用地,面积约 为 15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3%,居住区内配有商业、服务、文化等 配套设施,以提供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 第十七条 长江岸线及港口码头规划 长江岸线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科学合理地利用岸线资源, 协调好生 产与生活, 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沿江中小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方 面, 依据泰州沿江城市带的实际情况和泰州港规划, 将本区长江岸线规划
整个园区的布局围绕产业和港口码头的服务功能展开, 以引江河南路 两侧为核心向两边辐射,,从而形成滨江工业和仓储物流功能互补的沿江 产业用地形态。 工业园南部,西部靠近引江河的地段布置大运输量、大用水量的二、 三类化工工业和仓储用地,江平线(通港路)南布置二类加工工业,中间 靠东部以一类配套工业和园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 第十四条 工业用地规划 一类工业布置于江一路以北、泰镇路以东,用地面积为 60 公顷。 二类工业布置于引江河路以东、滨一路以西,总用地面积为 211.5 公顷。 三类工业分两块布置, 一块位于引江河西侧, 一块位于滨一路和泰镇 路之间,总用地面积 357.5 公顷。 工业用地面积共为 629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54.7%。
为 4 种类型: 1、工业专用岸线 为解决工业用水, 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 规划拟在引江河入口东侧至 赵泰支港之间和杨湾港区西侧设两处总长约 1.6 公里的工业岸线 个万吨级以上专用码头,主要服务于需自配码头的大运输量的工业企业, 如陵光集团、梅兰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海螺集团等,工业岸线的布置 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必须重视生态建设, 在沿江岸线附近留出 一定范围的生态绿地,给河流以足够的呼吸空间。 2、公用港口码头岸线 规划保留杨湾港区和港务局港口,充分发挥港口码头及货源聚散作 用,扩大港口规模,新建两个 1 万吨级公用码头,规划共设 6 个万吨级公 用码头。为区域仓储物流及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对外运输条件。 3、生态旅游岸线 利用引江两侧的生态防护绿地, 建设引江河风貌区, 规划区沿引江河 入口处,两侧长江岸线 米范围内,应当严格控制,禁止任何产业化 开发建设,缓解三级岸线高强度开发的压力,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 娱乐的场所。 4、生活岸线 在南官河西侧设生活岸线,利用原有码头汽渡设施,完善功能。 第十八条 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工业园内规划布置三处仓储用地, 一处位于泰州港以北, 一处位于扬 湾港北侧,另一处依托物资流通中心。占地面积 130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 地的 11.3% 。 第二十一条 静态交通 停车场布局必须与道路网络的疏解能力配合, 规划园区设两个社会停 车场, 停车泊位以 300 个为宜, 由于本用地与高港城市生活区有一定距离, 且联系又较为密切,为方便居民及职工的工作生活,规划沿区府路、江平 路、引江河路布置三个公交站点。 第二十条 道路等级 整个道路系统分为三级: 主干道:36 米; 次干道:24 米; 支 路:16 米。 第十九条 交通组织 在现状道路及总体规划路网的基础上,依据交通流向的分析及地块 划分的要求,结合水系,采用方格网与环型道路相结合的道路网布局,以 通港路、江平路、疏港路、引江南路、港前路、滨一路、区府路作为主要 货运道路。规划若干街坊内部道路,使人车分流,减少干扰,同时便于地 块划分及管网建设。规划道路广场用地 130.2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1.3%。
第二十二条 绿化组织方式 1、结合自然:园区绿带与现状水系融合贯通,形成点、线、面相结 合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构成完整的生态绿地体系。 2、组团隔离:为防止不同产业区之间的干扰,以 10-20 米左右的防 护绿地和道路绿地作为生态廊道, 分隔片区组团和用地, 与用地结构相适 应。 3、均匀分布:公共绿地结合片区的中心均匀分布,方便人们就近使 用。 4、沿线景观:形成良好的滨水绿化和道路绿化,沿滨江滨河线设置 绿地作为公共活动场所。 第二十三条 绿地系统布局 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园、吸引外来投资而提供一个宜人的空间环境 是十分必要的, 规划在赵泰支港东岸及送水河两侧建设一公共绿化带, 供 游览休息之用,另在园区南部结合赵泰支港整治设置园区滨河绿化公园, 工业园内主要道路及河流两侧布置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带。在一、二、三类 工业用地之间也以防护林带分隔,以减少相互干扰,改善环境。 绿化用地共为 163.8 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 14.2%。 规划保留和调整了赵泰支港等河流,并加以整治、疏通,既可作为 本区的排水通道,又美化了工业园的空间环境,结合水系、道路的绿化, 做到点、线、面相结合,以形成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 水。
(1)给水水源:根据泰州市总体规划,园区将由泰州市区域水厂供 (2)给水主入口:由引江河路、江平路从高港区接入园区。 (3)供水压力:园区以直供方式供水,不设屋顶水箱,供水压力不 低于 0.28MPa。 2、用水量预测 蕞高日用水量为 94617.6m /d , 其中生活用水量 1500m /d, 工业及市 政、道路、绿化用水量 88612m /d,未预见用水量 4505.6m /d。 3、给水管网规划 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 输水主干管为江平路 DN500 给水管和引江河路 DN800 给水管,其余给水管管径为 DN500-DN300。 第二十五条 污水工程规划 1、排水原则 排水制度为雨污分流制; 建设道路时同步实施管网工程; 该园区内设 污水处理厂一处,位于区府路南侧,泰镇路西侧,规划控制面积 5 公顷; 工业污水须由企业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 方准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系统; 该 园区内污水经污水泵站提升后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污水量预测 园区平均日污水总量 59725.58m /d ,其中生活污水量 1200m /d,工
业及其他设施污水量 56786m /d,未预见污水量 1739.58m /d。 3、污水处理规划 由于工业污水成分比较复杂, 污染物各个企业不一样, 本规划要求各 个企业的污水必须自行处理, 达到排入城市污水管网的标准后方可排入污 水管中。 4、管网规划 该园区规划污水管管径为 D300-D1000,送水河以北的污水经汇总后 通过污水提升泵站接至泰镇路, 污水泵站规模 6000 吨/日; 送水河以南的 污水经滨一路和泰镇路两根污水干管汇集后由 D1000 主干管送至污水处 理厂。在江平路与滨一路交叉口处污水泵站规模 15000 吨/日,江平路与 泰镇路交叉口处污水泵站规模 16000 吨/日。 由于引江河西侧工业,污染很小,该处的污水经企业处理达标后,排 入雨水管网中。 第二十六条 雨水、防洪工程规划 1、雨水规划原则: (1)对园区内水系进行整治,充分利用河流作为雨水受水体。 (2)雨水排放采用管道就近、分散方式排入河流,以使排水顺畅。 园内设雨水泵站一座。 (3)河道两侧地块的雨水就近排入河流,以减小道路上雨水管道的 管径。 2、防洪规划原则 (1)有效利用道路骨架,使道路和防洪相结合。 (2)充分利用现状水系,对现有水系进行疏浚、拓宽、改造。 3、防洪规划指标 (1)重现期:与总体规划相一致,重现期采用 100 年。
(2)设计洪水位:本工业园属上河水系,上河洪水位为 5.00 米。 (3)防洪堤设计标准:防洪堤顶标高不低于 6.0 米。 (4)排涝标准:排涝标准采用 3.0M /S·KM 。 4、防洪工程设施: (1)在园区内支流与区域性河流交叉口附近设置防洪闸,以控制水 位、阻挡洪水。 (2)排涝泵站与防洪闸合建,目的是在洪水期间能有效迅速地排除 洪水,使城市不受洪涝灾害;平时可以控制支流水位,保证园区内排水畅 通。工业园共有排涝泵站 5 座。 (3)防洪堤:南官河按堤顶标高 6.0 米设防。长江江堤按堤顶标高 8.54 米设防。 第二十七条 供电工程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电力发展的速度应略高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 在电网结构上要求安 全可靠,质量合格,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运行,调度灵活。在泰州 市电网规划的基础上, 使本规划区电力系统与高港区电力系统相一致电网 布局清晰合理,使配电网络基本保持长期不变。 (2)规划原则 ①根据工业区项目不确定的特定条件,容量的控制应满足逐步开发, 灵活多变的要求。 ②合理布局,成环成网,减少迂回,降低投资。 ③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以近为主,过渡协调,实现规划。 ④定性的、合理的预测用电负荷。 ⑤保证供电容量,提高供电质量。
2、供电负荷预测 考虑工业园生产和管理均在较高层次上运行, 故用电同时系数必须取 得稍高些,本规划取 0.7,滨江工业园蕞大用电负荷约为 148 兆瓦。 3、供电电源规划 由滨江 110KV 变电所向园区内供电。 4、电网规划 10KV 配电结线方式为求简单、可靠、运行经济、操作方便,采用双 回路供电的环网形式,开环运行。各用户变配电所内应设置环内柜。为了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构成环网的二条回路电源取自同一变电所的不同母线 上。 ①供电线KV 供电线KV 供电线路 沿道路东侧和南侧架空敷设。 ②在保证 10KV 网架长期不变的原则下,考虑到在用电负荷变化时, 10KV 线路仍能保证供电,按经济电流密度 J=1 选择导线KV 电缆均选 YJV22-10KV-3*240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根据工业园区的负荷预测 及分布,110KV 变电所 10KV 配电线 回路。 第二十八条 邮电工程规划 1、服务网点设置 为了给职工提供用邮方便,在区内设置一座邮电分局,6-8 处邮电服 务网点,开展邮政、电话及报刊杂志零售等业务,邮电服务网点可结合公 建建设。 2、电话容量预测 预测本规划范围总电线 放线、通信线路规划 根据规划要求, 电信线路均采用通信电缆穿排管沿道路埋地敷设, 电 信线路和电力线路分设在道路两侧, 排管根据工业区电话总容量一次埋设 下地,通信电缆可根据建设的需求,分期分批敷设,提高通信电缆的使用 效率。排管的具体敷设方法由设计时确定,但应考虑防水排水问题。 第二十九条 供热工程规划 1、热负荷预测 本次园区供热规划,供热范围主要为工业,生活用热基本不予考虑。 本次规划根据工业区块的特点和当地气象资料及发展规划大纲的要求, 采 用综合热指标计算热负荷。 按土地使用性质进行用热负荷计算, 工业园内各类用地用热量总和为 154.25T/h。 2、热源规划 工业园内规划拟建一热电厂,根据热负荷的计算,电厂终期规模为 4*60T/h 中压锅炉+1*3000kw 背压机+1*3000kw 抽凝机。4 台锅炉 3 用 1 备。热电厂一期规划可定为 2*60T/h 中压锅炉+1*3000 kw 抽汽冷凝式机 组,供汽量为 0-100T/h,可基本解决初期生产建设厂家生产用汽负荷。 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热负荷的增加,逐步形成规模。 3、管网敷设 (1)管网敷设原则 管网规划按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供热管道采用低支架,过道路采用衍架形式,其净高不少于 6M ;过 河采用加强管直接拱跨式; 管道每隔 70-80M 设一方形补偿器作为热补偿。 蒸汽管道蕞低点设疏水器及放水阀,蕞高点设放气阀,管道坡度取 0.3%,凝结水不回收。
(2)管网敷设 热电厂供热主干管管径φ325-φ133,远景考虑布置复线主干管。 供热主干管由热电厂出管, 工业及部份公建用热, 主干管管径φ325, 输汽能力 150T/h; 北路由热电厂出管沿河向北, 供开发区北部工业生产用热, 并供沿途 生产及公建热用户,主干管管径φ273,输汽能力 50T/h; 南线由热电厂出管向南, 供开发区南部工业生产用热, 主干管管径φ 325,输汽能力 100T/h。 第三十条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建立严格的垃圾分类投放、密闭收集、压缩转运的收集处理系统。生 活垃圾集中后送入城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工业垃圾鼓励优先采用综合 利用,排放垃圾先由企业自行处理后,再送入城市垃圾处理厂统一处理。 新建 2 座中型垃圾转运站,各占地 5000 平方米,转运量 168 吨/日, 负责本分区生活垃圾的转运。 在广场、主要交通干路两侧、车站、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体育 场(馆)附近及其它公共场所设置公共厕所,居民区在商业网点附近配建 公共厕所。 按服务半径不超过 70 米的标准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垃圾收集点分 类安置垃圾箱(桶) ,实行垃圾分门别类地投放;医疗废弃物和其它特种 垃圾必须单独存放;在道路的两帝和路口设置废物箱。 第三十一条 消防工程规划 1、消防站 新建一个标准型普通消防站,消防站用地 2000 平方米。
2、消防供水 结合净水系统建设消火栓,道路交叉口 60 米以内应设置消火栓,道 路宽度超过 40 米时,应两侧布置消火栓,间距不应超过 120 米。 3、消防通信 按《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配备消防通信装备。一级消防 安全重点单位至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或责任区消防队应当设有线或无线火 灾报警设备,供水、供电、供气、急救、交通、环保等部门与消防通信指 挥中心之间应当设有专线、消防供电 结合城市电网建设消防供电系统。严格按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中“负荷分级供电要求” ,确保对一、二级负荷以及重要消防基础设施供 电。消防站按二级负荷供电。 5、消防通道 依托城市道路网建立高速畅通的消防车通道脉络, 确保消防车的通达 性, 时效性。 消防车沿途必须经过的公路建筑物及桥涵应能满足其通过的 可能。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工业区、仓库区等,应遵照国家有关标 准设置环形消防车通道、回车场及操作场地;地下停车场(库)上的消防 车登高面, 应满足消防车荷载的承重要求; 小区内消防车通道宽度及转弯 半径,应满足国家相应规范要求。
门的规划管理权限与职能范围, 加强对规划的宣传力度, 使规划深入人心, 得到广泛的了解、支持和群众参与。 2、深化下层次规划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尽快组织编制其他层次的规划 (控规及详细设 计) ,使规划得以深化和落实。尤其是近期产业发展区域。各层次的规划 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形势的变化,建设条件的改变而进行及时调整。 但必须落实航道保护用地、 市政走廊、 生态绿地等对园区生活以及城市建 设产生重大影响的用地。 3、重点推动、循序渐进 规划的实施应当选择一些试点重点地区首先展开,不要“漫天撒网” 般不分主次。 应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开发建设的起步区, 遵循 “有效开发、 集约发展”的原则,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
地面水:河道水环境质量引江河为Ⅱ级,其它河流Ⅲ级,工业废水和 生活污水处理率 100%。 大气: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 100%,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噪声: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 第三十三条 环境保护措施
(1)坚持排污许可证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量; (2)新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实施“三同时” ; (3)实行雨污分流制,完善排水系统; (4)推广使用环保新能源; (5)提高绿化覆盖率,美化、净化园区环境。
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在本规划划定的园区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建设,均 应在近期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能源设施、污 水处理设施及道路设施的建设或筹建工作, 同时出台项目开发建设政策及 相关法规,并采取多种方式协议居民迁置等社会问题。 第三十五条 规划实施建议 1、强化规划管理的力度 规划的实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应加快加强地方性法规的建设, 为园 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 同时应理顺规划管理体制, 明确各部
规划说明书》《泰州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规划图纸》 、 (均与文本同期编 制) ,与已批准的各有关主管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或计划相协调。 第三十八条 本规划的解释权归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行政办公用地 商业金融用地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二类工业用地 三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河港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公共绿地 生产防护绿地 总用地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